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论坛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杂志 作品展览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书法中国”第十三讲——中国古典诗歌的欣...new

    发布日期:2020-10-23访问次数: 字号:[ ]


       2020年10曰22日下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的“书法中国”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在北语逸夫楼教学楼第一会议室举行。讲座由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崔希亮教授主讲,执行院长朱天曙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书法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专业课老师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因疫情原因,此次讲座依旧采取了线下讲座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许多同学通过腾讯会议也参与到了讲座中。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创作与书法表达”,崔希亮教授从“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国文人的诗书传统”“中国诗歌的书法表达”四个方面来阐述诗歌创作和书法创作的联系。崔希亮教授提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需要具备“诗心、格律、古意、意境、个性、灵性、意象、情怀”,书法创作同样需要“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诗书画印,道艺兼修,诗歌创作”,这和书法家“诗书画印一体”的追求是一样的。崔希亮教授还结合了很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来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以及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同时,崔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诗歌和书法创作作品。

     

       讲座最后的现场答问环节,崔希亮教授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朱天曙教授对本次崔希亮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概括。他指出,这是一次有专业,有涵养,有情怀的讲座,也是一次有技法,有审美,有人文的讲座。崔希亮教授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讲述具体的事例,用宏观的历史和艺术理论有机结合,点明了中国诗歌、语言和艺术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听众系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和书法创作的关系。崔希亮教授把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正是“诗意人生”的体现。同时,朱天曙教授还指出,不管是人文专业还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做学问都要有历史纵深感,最终要达到“正见力学,深美闳约,文心诗境,圆融神明”的境界。

     

       “书法中国”国际传播系列讲座开办以来,先后邀请了崔希亮、丛文俊、黄惇、黄天树、李刚田、王小盾、黄德宽等著名专家学者来讲学,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中国书法国际传播》集刊还开设专栏,发表专家们讲座的实录。


        讲座现场     








        线上同步直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9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