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论坛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杂志 作品展览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作品展览
首页 > 作品展览 > 正文
“汉字:沟通与审美”书法展在柏林视觉艺术中心举行

发布日期:2019-12-10访问次数: 字号:[ ]


    在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联合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柏林一书阁共同举办了“汉字:沟通与审美”书法展。本次展出了中国清华大学言恭达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朱天曙教授,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德国当代艺术家施安笛(Andress  Schmld ),斯洛伐克艺术家石渝霖(Peter)书法作品近六十件。


      在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关于汉字的价值有过很多讨论,但汉字深深镶嵌在中国文化之中,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符号和交流手段,也是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书法对中国的审美观念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受世界各国的文化研究者和艺术家所喜爱。本次展览,旨在展示汉字之美和中国书法不同书体的艺术之美。

    

    言恭达教授展出了包括篆书、隶书和草书在内的十件作品,朱天曙教授以秦篆、汉砖文隶书和隶行立轴十种,展示了书法艺术的厚重与魅力。崔希亮教授和陈洪捷教授分别用自作诗稿和古典名句演绎中国汉字的韵味和艺术魅力。两位来自欧洲的艺术家也具有很好的书法功力,从欧洲文化角度阐释了中国书法之美。


    

      著名艺术史家、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候教授,著名汉学家、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顾安达教授,法国学者、书法史专家李慧闻教授以及来自柏林自由大学、洪堡大学的艺术研究者和书法爱好者百余人参加了展览活动。开幕式结束后,参展书家即席为观众创作了书法作品。 

  


    雷德候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展览,他认为,“沟通”和“审美”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汉字文化连接世界文化的桥梁。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次中欧书家奉献了自己的精品,体现了汉字的艺术价值,中国书法特有的“书写时间性”和“历史时间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意义,值得世界艺术史研究者重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9 北京语言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政编码:100083
网站建设:信息化办公室 | 内容维护: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